应用科技

DLSS 3助阵,全特效畅游的苏式美学游戏 GeForce RTX 40系GPU实测《原子之心》

凭藉着独特的美学设计以及不错的可玩性,《原子之心》一经推出便以黑马之姿火爆了全网,成为最近这段时间的现象级游戏,得到了叫好又叫座的评价。与此同时,这款游戏大作也在登陆PC平台之时加入了目前前沿的DLSS 3技术,内外兼修的它自然也成为我们的测试目标。那麽,这款由俄罗斯开发团队打造的第一人称游戏的实际品质、优化、性能需求到底如何呢?今天我们便通过目前业已上市的全系GeForce RTX 40系GPU开始《原子之心》的实战测试。

游戏最低配置

操作系统:Windows 10 64-bit

处理器:Intel i5-2500/AMD Ryzen 3 1200

内存:8GB

GPU:NVIDIA GTX 960 (4 GB) or AMD R9 380 (4 GB)

DirectX:DirectX 12 API

存储空间:需要80 GB可用空间

游戏建议配置

操作系统:Windows 10 64-bit

处理器:Intel i7-7700k/AMD Ryzen 5 2600X

内存:16GB

GPU:NVIDIA GeForce RTX 2070 or AMD RX 6700 XT (8 GB)

DirectX:DirectX 12 API

存储空间:需要80 GB可用空间

老故事,新角度

有关於未来式乌托邦以及科幻风的游戏在最近几年层出不穷,并且掀起了一阵风潮,因此从故事框架方面来看,由Mundfish打造的《原子之心》并不算是一款题材特别新颖的作品,不过它在故事情节安排以及角度刻画方面却有独特的思考,因而这款游戏依然能够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让大家「静下来」好好听听它的故事。

《原子之心》的故事时间线设置在了二战之後,背景部分也重新定义了一个新的架空历史以及经过了高科技包装的苏联。游戏之中,玩家需要操控主角「少校」,根据剧情的变化、走向,体验苏联框架下的科幻世界,同时由於开放式设定的原因,玩家也会穿梭於废墟、研究室、森林等诸多复杂的环境之间,通过完成解谜、收集啾啾表以及相关线索来逐渐还原整个架空世界的大背景、相关人物以及暗藏的故事线。在这个过程中,玩家也会面对机器人以及生化怪物的挑战,需要利用枪械、近战武器来对抗它们。

在故事叙事方面,玩家需要扮演的「少校」是一个经过了战争洗礼的超级士兵,他的脾气相对暴躁,而且丢失了部分记忆,因而它的人物设定并不完整,反英雄形象是他给我们最初的印象。不过随着故事发展,玩家也会逐渐了解「少校」的真实身份。就和所有的故事展开一样,乌托邦里如果没有意外,一切都将是无比美好的,但乌托邦里不能没有意外——高度发展的科学为人类解放了劳动力,理想的世界构图已然绘制完成,就在黎明前夕,阴谋家们蝇营狗苟,服务型机器人瞬间转变为杀人武器。生死之间,玩家将从第一视角,操控「少校」运用独特的「手套」来解决这些危机时刻。但故事的终局究竟是正义的伸张,还是阴谋的延续?一切也将由玩家来演绎。

画质精美,引领苏式美学

许多游戏在上市之初便会出现不少的优化问题,《原子之心》很好地避免了这样的情况,除了有的地方容易出现卡住人物的情况,需要读档才能解决之外,基本上没有太多优化方面的硬伤。与此同时,在新技术以及优秀硬体的帮助下,《原子之心》得以呈现相对精细的画面——游戏之中存在的光线、阴影以及细节都有着可圈可点的表现,因而能够带来不错的游戏体验。

当然,独特的苏联美学也为它的画面效果加分不少,类似上世纪60、70年代的建筑风格、车辆、摆设以及游戏四处充斥的海报、绘图,都让人有着耳目一新的感觉,再结合科幻风以及机器人元素,《原子之心》出色地演绎出何谓「特立独行」。

值得说明的是,游戏之中预设了画质全局调整,调整范围包括纹理、阴影、漫射阴影、体积雾等诸多部分,使得游戏展现出来的画面足够精美,比如波光粼粼的水面以及进出建筑时更富真实性的明暗变化等。当然,《原子之心》在部分物理效果设计上还是存在硬伤,因而在打击、破坏环境方面缺少一定的真实感。除此之外,作为一款新游戏,它并没有适配时下热门的光线追踪技术,仅支持DLSS以及FSR,因此我们也期待它後续能够加入这样的功能,从而让画面效果更棒。

玩法简单,上手容易

《原子之心》的玩法类似於《孤岛惊魂》以及《赛博朋克2077》,因而并不会让人感到陌生,对於长期把玩3A大作的玩家而言,上手自然是比较容易的。同时,游戏设定了三种难度,对於新手玩家而言也是比较友好的,不会像《艾尔登法环》一样劝退玩家。

作为开放式游戏,收集元素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原子之心》同样具备这样的设定。同时,依托於收集元素,分化出了物品打造以及角色能力的解锁与提升。值得一提的是,玩家可以升级的能力分为电震波、角色、霜冻、大规模心念遥感、聚合喷射、聚合护盾以及角色的能量这7个部分,游戏之中可以用神经聚合物对其进行升级,并且该游戏也允许对能力进行降级,并退还神经聚合物,也就是说,玩家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对角色的能力进行优化、调整。

另外,根据剧情的推进以及地下研究室的探索,玩家还能找到武器以及武器部件的图纸,从而能够打造武器以及对其部件进行换装、升级,提升整体战斗力。和许多第一人称游戏一样,短、平、快的战斗方式同样占据《原子之心》大部分内容。不过,该作设计的怪物与Boss种类相对单一,随着剧情的不断发展,同质化也比较严重,因此玩家只需要在游戏前半剧情了解了敌人的攻击规律,後期便能相对容易地通过这些考验。

配乐上乘,代入感强

《原子之心》之所以受到广大玩家欢迎,除了具备苏式美学的画风以及不错的剧情之外,美妙绝伦的BGM、出彩生动的国语配音也是它的一大特色,特别是後者,为《原子之心》的火热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游戏BGM方面,不同的场景分别拥有不同的BGM,有古典、有电音、有摇滚,十数首音乐颇为多元,比如打斗时的BGM、汽车里播放的音乐、芭蕾舞场馆播放的《卡门》等。可以说虽然《原子之心》的游戏操作、独特的审美风格得以为玩家带来不错体验,但加入美妙的BGM之後,它才得以完整。

另外,接地气且颇具诚意的国语配音也是该游戏的一大亮点——诸如「少校」的暴脾气、「冰箱」的媚、不同NPC回忆语音片段的精彩时刻,亦让整个游戏更为立体、体验也更为完整。所以如果玩家们想要更好地感受这款游戏的魅力,戴上耳机无疑更棒。

游戏体验小结

虽然《原子之心》在核心玩法方面并没有过多的创举,但这并不妨碍其成为近期游戏圈的「黑马」,正是基於本土化的诚意、独特的游戏画风以及讲好一个故事的基础、忠於玩家体验的设计,使得这款游戏确实值得把玩,也值得大家好好欣赏完这个故事。另外,在故事的最後《原子之心》也为玩家提供了两个结局以及相关动画,至於具体如何,我们在这里就不做过多剧透了。不过可以知道的是,《原子之心》埋下了足以让玩家无比期待续作的剧情展开的一个巨大伏笔。因此如果你还没有尝试过它,不妨在PC上试一试这款披着苏式美学外衣的「黑马」作品。

测试平台一览

GPU:影驰RTX 4090金属大师OC、影驰RTX 4080 16GB星曜OC、影驰RTX 4070 Ti星曜OC

CPU:Intel酷睿i9-13900K

主板:Intel Z790

内存:64GB DDR5 6000内存

硬碟:三星980Pro 2TB PCIe SSD

显示器:戴尔UP3218K(7680×4320@60Hz)

电源:鑫谷崑仑KL-1250G冰山版ATX 3.0(额定1250W)

操作系统:Windows 11 Pro 21H2

驱动程序:Game Ready Driver 531.18

▲Game Ready Driver 531.18特别加入了对《原子之心》的支持,因此我们在测试之前将显卡驱动更新到了该版本。

▲《原子之心》支持NVIDIA DLSS功能,玩家可以在显示器界面对其进行设置,它一共有「性能、平衡、画面质量」三个挡位可供选择,并且它支持开启帧生成,从而实现NVIDIA DLSS 3功能。

测试平台介绍

作为一款近期发售的游戏大作,《原子之心》并没有加入目前流行的光线追踪技术,这点相信让不少「画面党」有所失望。即便如此,这款画质精美、内容不小的游戏依旧对GPU性能有着比较严苛的要求,游戏厂商给出的建议配置也能间接证明这一点。这也意味着,如果玩家想要体验到画质精美且拥有流畅帧率的它,也就需要选择一块高性能GPU。当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因此在通关完成之後我们也想为有兴趣把玩这款游戏的玩家,分享一些有关於该游戏硬体方面的指导建议。

有鉴於《原子之心》特别支持了DLSS 3技术,因此在游戏测试过程中我们特别全部来自影驰公司的全系RTX 40系显卡产品,它们分别是影驰RTX 4090金属大师OC、影驰RTX 4080 16GB星曜 OC以及影驰RTX 4070 Ti星曜 OC。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一堆当前的RTX 40全系显卡来对这款游戏的性能需求做深入测试。当然,在测试之前,我们还需要为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测试显卡以及相关平台信息。

为首的影驰RTX 4090金属大师OC在正面装甲方面采用全金属外壳设计,因此将其拿在手上能够感受到明显的分量以及冰冰凉的金属触感。同时,它的一体压铸铝合金上盖引用了宇宙魔方为灵感,因此我们能够看到其表面设计了丰富的棱角与凹槽,再搭配多样的线条以及CNC高光切面、雾面 金属拉丝等工艺,足以带来层次分明的视觉感受。

除了在外观方面拥有不错的设计感之外,影驰RTX 4090金属大师OC还选用了AD102-300核心以及12颗2GB GDDR6X显存晶元的强劲搭配。而且它还拥有出色的散热结构,并且在电路设计、PCB板上有着精致的做工和不错的用料——除了做工紮实、用料充足的14层高规格PCB之外,它的供电方面还采用了18 4相数字供电设计。正是基於以上设计,影驰RTX 4090金属大师OC将Boost频率设置到了2565MHz,这个数值比NVIDIA指导建议的Boost频率高出45MHz。

随後出场的影驰RTX 4080星曜OC在外壳装甲方面采用了该系列惯用的透明亚克力材质,整体显得非常轻盈小巧。同时,可以被拆卸下来的亚克力外壳经过了经典的钻石切割设计工艺,带来了水晶般的透明质地,为显卡带来不错的颜值。透明的亚克力材质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拥有媲美玻璃的透光率,通常情况下,亚克力材质的透光率可达92%以上,搭配RGB灯组可呈现出绚丽的灯光效果。正巧,影驰RTX 4080星曜 OC的3个散热风扇都设计了RGB LED灯组,而且还搭配了半透明风扇叶片,让这款显卡在点亮得以呈现非常炫酷的RGB灯效。

作为RTX 40系的次旗舰,影驰RTX 4080星曜OC采用了全新一代星卓Ⅲ散热系统,并选用了AD-103-300核心以及16GB GDDR6X显存,具备出色硬实力。尤其是在核心频率上,影驰RTX 4080星曜 OC的GPU核心频率为2205MHz~2580MHz,略高於公版RTX 4080。

同样是星耀系列的一员,影驰GeForce RTX 4070 Ti星曜OC在整体设计上与它的「哥哥」影驰RTX 4080星曜 OC保持了相对的一致,只是在体型方面,前者显得更为娇小一些,二者放在一起类似於iPhone 14与iPhone 14 Pro的感觉。

作为本次测试中「小钢炮」,影驰GeForce RTX 4070 Ti星曜OC核心采用了NVIDIA最新推出的代号为AD104-400的晶元,传承了NVIDIA Ada Lovelace架构的全部精髓。同时,它配备了6颗来自美光的2GB GDDR6X颗粒。当然,作为自带OC的显卡,它的Boost频率也得到了加强,达到了2685MHz,较NVIDIA指导建议频率有比较明显的提升。

除了GPU之外,为了防止其他PC硬体性能出现瓶颈,CPU方面我们准备了拥有24核心32线程的Intel酷睿i9-13900K,并为其搭配了性能稳定、做工优秀的Z790主板。同时,测试平台还选用了64GB双通道DDR5 6000内存以及三星980Pro 2TB PCIe SSD的组合。根据我们之前的测试经验,这样的PC配置能驾轻就熟地处理游戏需要。

由於RTX 40系显卡的定位,我们此次测试的主要目标为最高画质,因此我们率先通过《原子之心》内置的全局控制将测试的画质设置为「原子」、画面选择全屏、帧率上限调整到500、关闭垂直同步,且解析度挑选1080p、1440p、4K以及8K四个挡位。由於《原子之心》支持DLSS 3功能,因此在测试时我们除了加入寻常的DLSS 2(性能、平衡、质量)之外,还对比了DLSS 2与DLSS 3在这款游戏中的帧率差距,并同时抓取PCL、1%fps这两组会影响到玩家操作水准的参数,以达到全面解析《原子之心》性能需求的目的。

考虑到该游戏没有提供Benchmark且战斗场景的变数较多,因此我们选择了「切洛梅」场景,该路段包含水面倒影、光线、丰富的人群、繁多的树丛以及多样的建筑、装饰,能够很好地展现游戏之中的纹理画质、反射以及体积雾,且测试过程中没有太多复杂变数,因此测试时能够更贴近实际游戏过程,测试的误差也会小一些。在完成一切准备之後,我们开始了接下来的测试。

通过对比DLSS关闭、DLSS 3@质量、DLSS 3@平衡、DLSS 3@性能(顺序从上到下排列)的画质表现,我们可以发现,在4K解析度下,DLSS 3在提升帧率的同时对《原子之心》的画质几乎没有任何损耗,无论是墙上细节还是地面光影均是如此。

常规测试需求解析

在常规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即便是将《原子之心》的帧率上限调整到了500fps,但当测试游戏的帧率逼近170fps时,测试成绩依然会受到限制,并且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开启DLSS 2功能之後,依然无法出现帧率突破170fps的情况。也就是说,本次测试过程中,部分接近170fps的帧率成绩,并不算代表该显卡的真实水平。

毕竟没有支持光线追踪能力,再加上RTX 40系GPU的强悍性能,所以在常规测试中,本次测试的三款显卡都得到了比较出色的成绩——关闭DLSS时,影驰RTX 4090金属大师OC在开启最高画质的《原子之心》中,可以在4K解析度下得到接近120fps的超流畅表现,而在开启DLSS 2之後,更是能在性能模式下接近170fps,这样的成绩也让我们对它在8K解析度下的测试感到好奇,因此我们快速来到了下个环节。当解析度再度提升之後,影驰RTX 4090金属大师OC只能在开启DLSS质量之後,才能得到超过60fps的成绩,也就是说,在8K下的《原子之心》才真正给到了影驰RTX 4090金属大师OC压力。

而当测试对象替换至影驰RTX 4080 16GB星曜OC之後,我们可以看到它能够在1080p以及1440p解析度中轻松驾驭《原子之心》,能得到170fps左右的成绩。并且在DLSS 2的帮助下,可以在4K解析度中得到超过130fps的成绩。而当画面解析度来到8K之後,影驰RTX 4080 16GB星曜OC仅能在开启DLSS性能模式之下,才能维持住60fps的流畅游戏水准。

作为本次测试对象中的「小弟」,影驰RTX 4070 Ti星曜OC同样能够在关闭DLSS 2的情况下,达成4K解析度 60fps的优异成绩,并且在利用DLSS 2的情况下,它能够在1440p以及1080p解析度下得到接近170fps的帧率表现。不过在面对8K解析度下的《原子之心》时,它开始呈现颓势,即便是开启DLSS性能模式,它也仅获得51fps,没有达到流畅运行该游戏的标准。

DLSS 3、DLSS 2对比解析

当我们来到DLSS 3与DLSS 2的对比测试环节之後,虽然测试游戏的帧率可以突破170fps的桎梏,但在8K解析度下,DLSS 3并没有出现效用,因此我们在本环节仅保留了1080p、1440p以及4K解析度下的对比成绩。

从测试成绩表,我们可以发现影驰RTX 4090金属大师OC之後,帧率达到了非常浮夸的地步,比如在1440p环境下,拥有超过300fps的帧率表现。对比帧率涨幅,可以看到影驰RTX 4090金属大师OC在开启DLSS 3时,较开启DLSS 2时平均帧率提升幅度达到了61%左右。即便是这样的成绩受到了游戏自身的限制影响,仅对比4K解析度,我们也能看到DLSS 2与DLSS 3之间的差距。

影驰RTX 4080 16GB星曜OC在这个环节的测试结果也确实没有让我们失望——在4K解析度下,开启DLSS 3性能模式、平衡模式、质量模式时的测试成绩分别为173fps、160fps、147fps,较开启DLSS 2时,均有明显的提升。同时,这个成绩已经超过144Hz高刷显示器的阈值,因此玩家若想通过这显卡充分体验《原子之心》,那麽配备一台支持144Hz刷新率、4K解析度的显示器很有必要。

在《原子之心》1080p、1440p解析度下,开启DLSS 3之後的RTX 40系GPU测试帧率表现已经达到了非常浮夸的地步,比如这之中性能最差的影驰RTX 4070 Ti星曜OC,其帧率成绩已经达到了200甚至以上。而当我们调整解析度至4K之後,在开启DLSS 3 平衡/性能模式之後,其帧率同样能够保持在120fps以上,而DLSS 2 平衡/性能模式并不能碰到这个门槛,由此可见DLSS 3的强悍之处。

DLSS 3、PCL及1%fps测试解析

根据我们之前对RTX 40系GPU以及DLSS 3的解析评测,除了能够清楚地感受到DLSS 3带来帧率提升,同时也能看到在封装了NVIDIA Reflex技术之後的它,在延迟降低方面的效用同样明显。在《原子之心》中,这样的趋势同样明显,三款显卡均表现出如此趋势——DLSS 3带来更高的帧率、更高的1% fps以及更低的系统延迟,比如影驰RTX 4090金属大师OC在4K解析度、开启DLSS 3中时得到142 1%fps以及20ms PCL,而关闭DLSS 3时,影驰RTX 4090金属大师OC仅能得到55 1%fps以及34ms PCL。因此在开启DLSS 3之後,玩家可以4K解析度以及以下解析度中,充分感受《原子之心》带来的畅快体验。

小结

充分的兴趣让我们在《原子之心》这款现象级游戏中花费了不少时间,因而我们总结出了不少建议想要与大家分享。从实际游戏体验来看,近期面世的RTX 4070 Ti确实能够在1080p解析度下、1440p解析度下,为玩家带来超流畅《原子之心》游戏体验,并且不用DLSS功能,便能得到超过120fps的帧率水准。而在藉助DLSS 3之後,它便能够带来120fps的游戏体验。应该说,RTX 4070 Ti确实是玩家把玩4K 120fps游戏的良友,只需要加入DLSS 3即可轻松达成。

而RTX 4080自然能够更好地驾驭4K《原子之心》的需要,在加入DLSS 3之後更是能够得到超过144fps的帧率水准。同时,这款GPU也能藉助DLSS 2@性能模式,尝试一下8K解析度下的《原子之心》。

当然,如果你拥有RTX 4090,那麽除了《原子之心》8K解析度下的性能需要,其他环境的性能要求几乎是「洒洒水」——你可以通过RTX 4090 300Hz刷新率的显示器,在1440p DLSS 3的环境下,肆意畅快;也能在4K解析度下体验到超过200fps的超流畅游戏体验;8K解析度下,仅用DLSS 2@质量模式即可达成流畅运行该游戏的标准。当然,相比起前面两款GPU,它的性价比会差不少。为此,我们提供了下表供大家参考配置用。

另外,除了《原子之心》这款新作加入了DLSS 3之外,今年还有许多游戏大作也会加入光线追踪以及DLSS 3,因此如果你想更好地体验这类游戏,不妨是时候替换一张RTX 40系GPU,品尝超顺滑的游戏时刻。

喜欢这篇文章吗?立刻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内容充实丰富,博大精深,小编精选每日热门资讯,随时更新,点击「抢先收到最新资讯」浏览吧!

请您继续阅读更多来自 微型计算机 的精彩文章:

※【简讯】英伟达宣布超过200款游戏和应用程序支持DLSS;iQOO 10全系标配V1+自研晶元…
※CES 2023速览-星光闪耀,产品技术全面更迭

国内如何访问google